界面的效應:
(1)傳遞效應 界面能傳遞力,即將外力傳遞給增強物,起到基體和增強物之間的橋梁作用。
(2)阻斷效應 結合適當的界面有阻止裂紋擴展、中斷材料破壞、減緩應力集中的作用。
(3)不連續(xù)效應 在界面上產生物理性能的不連續(xù)性和界面摩擦出現的現象,如抗電性、電感應性、磁性、耐熱性、尺寸穩(wěn)定性等。
(4)散射和吸收效應 光波、聲波、熱彈性波、沖擊波等在界面產生散射和吸收,如透光性、隔熱性、隔音性、耐機械沖擊及耐熱沖擊性等。
(5)誘導效應 一種物質(通常是增強物)的表面結構使另一種(通常是聚合物基體)與之接觸的物質的結構由于誘導作用而發(fā)生改變,由此產生一些現象,如強的彈性、低的膨脹性、耐沖擊性和耐熱性等。
界面理論:
(1)機械結合 基體與增強材料之間不發(fā)生化學反應,靠纖維的粗糙表面與基體產生摩擦力而實現的,金屬基體復合材料和陶瓷復合材料有這類結合方式。
(2)溶解和潤濕結合 主要是聚合物基體復合材料的結合形式。基體潤濕增強材料,相互之間發(fā)生原子擴散和溶解,即物理和化學吸附作用。界面是溶質原子的過渡帶。
(3)化學結合 是指增強材料表面與基體表面發(fā)生化學反應,以化學鍵連接基體和增強體。
(4)反應結合或互擴散結合 復合材料的基體與增強材料間可以發(fā)生原子或分子的互擴散或發(fā)生反應。
(5)其他結合 聚合物復合材料還有物理吸附理論、過渡層理論;金屬基體和陶瓷基體復合材料還有物理結合理論
(6)混合結合